3)第四十二章新项目_我的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可是,别说是一百斤了,就是十几斤豆油他都变不出来。

  董国忠想了良久也没有搞到豆油的办法,找到梁国富那个总自诩智多星的文化人,也是没有任何思路。

  他随口答应李忠信了,至少也是需要表个态,两天以后,董国忠提着一个五斤装的豆油桶给李忠信送了过去。

  “忠信啊!这是五斤豆油,我可是在全村走了一圈才凑出来的,我已经尽力了,你要说你要用十斤豆油,我把村子里面所有人家豆油都凑出来,估计能有,再多的话,我实在是弄不出来了。”

  李忠信看到董国忠拎来了五斤豆油,还一副臣妾实在做不到的样子,他立刻就明白过来了,现在让董国忠弄个百十斤的豆油,真就是够难为他了。

  计划经济时期,每个人一个月才半斤豆油,豆油基本上都不够吃,哪里有多余的豆油给他。

  不过呢!条条大路通罗马,董国忠变不出来豆油,他却是能够让董国忠想办法弄到豆油的。

  李忠信一直就有一种想法,至少让家里人在这个时候天天能够吃上足够的豆油,而不是用那种他最不得意的荤油来做饭。要不然的话,李忠信真就没有考虑到操作这样的一件事情。

  豆油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倒不是很贵,以集体的名义在油厂批发出来的价格是八毛一分四,可是,钱多也不见得能够买到豆油,国营油厂是严格执行计划经济的分配任务的。

  李忠信对于这个年代的古板有所领教,可是,李忠信手中却是有着很多的资源。

  在这个时候,集体之间的资源互换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李忠信前一段时间特意叮嘱去下面农村卖鱼的人,让他们注意有没有换大豆的。

  虽然是计划经济,大部分都是生产队说了算,但是,农村的自留地比较多,村屯里面有很多人家都有大豆的。

  农村在八十年代初期和城市不同,想要吃上大豆腐干豆腐这些东西,必须是要拿黄豆去豆腐坊换,花钱虽然也能够买得到,但是,钱数上要远比用黄豆去换贵得多。

  东北农村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两千年以后才逐渐消失,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原因,李忠信手中有了很多大豆。

  至于怎么把大豆变成豆油,就需要运作了。

  李忠信把王波和董国忠叫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李忠信负责找到江城豆油厂的厂长家,然后他们三个人一起,去这个豆油厂的厂长家里面和那个厂长见个面。

  怎么说,怎么谈,李忠信也是和董国忠和王波说清楚了。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期,厂长手中虽然有权,但是,让他收受贿赂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至少李忠信不想让送礼成风这个事情在他这里开始。

  李忠信家里所在是地方是XY区,而油厂所在的位置也是在XY区,范围十分小。

  李忠信并没有直接翻电话号码本去联系豆油厂的厂长王喜平,而是找到了他所在的派出所的包片民警吴江滨,让吴江滨帮助他问一下豆油厂的王喜平的住所。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