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49章:河宕遗址的发掘报告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对方在省博,有些在考古所库房,考古所,也就是后来从省博独立出去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有些在佛山祖庙博物馆。

  考古资料的分散,势必会给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带来极大的阻力。

  就好像,当年半坡遗址的发掘,也是一样,发掘资料分散不说,还经过多次搬运,弄混,同样,再加上领队的发掘人员频繁更换,这样一来,发掘报告的整理就大打折扣。

  半坡遗址当年的发掘可是轰动全国,甚至,国内第一个遗址博物馆就是半坡博物馆,这样大遗址,发掘报告整理都困难重重,更不要说河宕遗址。

  一想到这,苏亦就忍不住想起来洛阳烧沟汉墓发掘报告的主编蒋若是先生,可以说,整本洛阳烧沟汉墓的发掘报告就是凭借着蒋若是先生一己之力去推动的。

  而且,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整理出来,其中的难得可想而知。

  当然,河宕遗址的发掘报告,杨式挺先生后来也整理出来了。

  不过等02年开始整理的时候,已经是困难重重了。

  一是资料分散,二嘛,出土物乱了。

  毕竟,当年发掘的时候,大部分发掘资料都是用纸张包裹的,而且大部分还是报纸。

  用报纸来包裹的人骨、陶片、动物遗骨,时代一久远就发霉发臭,仅仅如此,还不算,还腐烂了。

  这样一来,就蛋疼了。

  因为顺序乱了。

  会对器物分类排队,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乱,分期断代,就极为麻烦。

  当然,早年间的发掘经费有限,苏亦参观库房的时候,出土物都是用报纸包裹,可以保存久远的油纸都没。

  能够早点整理资料还好,要是一拖再拖,就非常麻烦。

  苏亦就曾经看过相关的回忆录。

  当年杨式挺先生退休之后,已经七十多了,返聘回来的他,整理河宕遗址的发掘资料,是在鲁迅纪念馆的一楼房间,房间又暗又潮不说,还热,还没有空调。

  因为鲁迅纪念馆是文保单位,不能装空调。

  这样一来,夏天的广州,又多热可想而知。

  后来,省博的一个副馆长才让人弄来3台电风扇。

  一个老人,在这种条件之下,整理二十多年前自己发掘的考古资料,这种精神,让人感动之外,也让人觉得心酸。

  所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的库房出土资料,苏亦想了想,就望向曹子钧,“曹哥,我可以跟沈哥留下先整理这些资料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